用環保和開發的路線 走國際市場
2010-07-14 信息來源: 東莞鞋材網(東莞市鞋材行業協會)
三代人的努力,近40年的家族行業史,17年的親身投入。
時間用數字記錄了東莞利通鞋料商行和黎志雄的發展,100多個檔口見證了今日之東莞利通鞋料商行和黎志雄的風采:一個歷經半個世紀的企業,一個接受西方教育骨子里卻滿是中國傳統的年輕人。
國際化環保視野
隨著全球范圍內綠色消費潮流的到來,歐盟地區、美洲、亞太等地區都提高了對產品的環保標準。對于以外貿為主的東莞利通鞋料商行而言,要出口必須要提高產品的生態環保要求。
對于環保,黎志雄對自己的企業有足夠的信心。當很多國外企業開始在環保上作文章時,利通鞋料商行就敏銳的意識到環保是鞋材未來的發展方向,并立即開始著手環保材料的研發,而當時,環保材料在國內還是個想象中的詞匯。由于利通商行在這方面的成熟經驗,很多對環保要求高的客戶都是直接找到公司。
2009年2月1日起,國家環保部開始施行皮革環保標準,在金融危機的大環境下,環保的高要求加劇了行業的新一輪洗牌。東莞利通鞋料商行憑借長期積累的經驗以及客戶口碑,以環保取得了突出的市場競爭力。
鞋材行業是發達國家環保標準認證和審查等技術性貿易壁壘很嚴格的領域,但很多時候環保標準都很難實施下去。有時候客戶提出要確保通過某些環保測試時,很多企業都不能標準化確保達標,需要客戶自己去做測試。利通商行建立了自己的檢測機制,每次都會根據客戶的要求,做好標準化的環保檢測,確保客戶利益。此外,利通商行還會去找理念相同的供應商同步了解環保方面的情況,以應對不斷提高的環保標準。
全球化開發視野
黎志雄從澳洲學成回香港后,就一直跟隨父親從事鞋料商行的生意。從香港到大陸,從最底層開始做起,去倉庫,送貨,運貨,做會計……每個崗位他都做過,直到做總經理。17年一晃就過去了,澳洲的學習經歷與多年的實踐相結合,練就了有國際眼光和踏實的黎志雄。
在管理上,利通商行延續了香港公司的管理經驗,邀請了許多經驗豐富的港籍經理人來做管理。現在的利通商行,主要是走開發路線。環保和開發,一定程度上抬高了鞋材企業的入行門檻,把一些低端企業擋在了門外,也使得有實力的企業能夠獲得更多的利潤空間。每年,黎志雄都會去國外參展3-4次,看國外的潮流,研究下一年流行的產品和趨勢,以國際趨勢來指導公司的發展方向和開發方向。
東莞利通鞋料商行隸屬香港宏發集團有限公司,在香港有近40年的歷史,積累了許多做品牌鞋、包的客戶,有一定的客戶資源優勢。黎志雄很用心的抓好香港的客戶,同時通過客戶的需求反應指引自己的開發,以適應前沿市場的需求。
制度化規范管理
作為家族企業的管理者,黎志雄沿用父親教導的方式管理,但也會根據香港和內地的差異做出調整。內地的人員流動更大,人才流失嚴重,很多員工打工了幾年后就自己出去做了,會在一定程度上損害公司利益。人才問題已成為他甚至是整個行業最大的困擾。
為此,利通商行的大部分管理人員都是家族成員和從香港請來的一些經驗豐富的業內人士,并嚴格劃分好家族成員和外聘人員的工作職責,各司其職。
金融危機的降臨,加劇了行業的競爭,很多公司收款難,甚至收不回款。黎志雄說,他們遇到這種情況比較少,一般在放賬時,公司有嚴格的審查程序,從而也大大降低了其回款風險。
在剛開始合作時,黎志雄都要求雙方簽協議書,備齊公司負責人和身份證號碼等資料。另外,他要求必須至少是三個月或半年以上的客戶,并派公司管理人員親臨了解客戶情況,才決定是否放賬。
環保和開發相結合,不但帶來了良好的社會效益,也讓東莞利通鞋料商行具有更加強勁的發展空間;管理創新和嚴格規范有效降低了企業風險,提高生產效率,使利通商行在國際化市場之路上立于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