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鞋企面臨四大困境 轉型升級路難走
2010-12-06 信息來源: 步云天地-環球國際商貿中心
??? 入秋以來,歐美市場持續疲軟,針對華商的反傾銷案件頻頻發生,國內原材價格暴漲,人工成本飆升,近期中國人民銀行又做出加息的決定,對廣大中小企業而言無異于雪上加霜。面對重重壓力,鞋業市場面臨重新洗牌的可能。有業內人士稱,中小鞋企與其被迫出局,不如主動轉型。
??? 困境一:央行加息,通脹壓力劇增
??? 近期,在經濟領域有兩個大的事件發生,一是10月18日中共中央第十七屆五種全會通過了“十二五”規劃的建議,將加大對中小企業的支持力度,力促中小企業轉型升級;其二是央行決定從10月20日起上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貸款基準利率,金融機構一年期存、貸款基準利率上調0.25個百分點。
??? “十二五”著眼全局,對整個中國社會經濟發展的方面面都造成深遠影響,但其具體作用還需要時間來檢驗,而央行加息的政策已經出臺,便起到了立竿見影的效果,在經濟領域掀起陣陣波瀾。廣大中小鞋企本來便有資金短缺的問題,央行此舉無疑使中小鞋企陷入多面夾擊的困境。
??? 有分析人士指出,中國存在結構性的價格上行壓力。當前國內勞動力和服務業等價格趨升,資源環保成本加大,資源性產品價格有待理順,都可能影響通脹預期。來自廣州、溫州、泉州、晉江、程度的部分企業尤其是外銷企業和正處于轉型期的中小企業紛紛表示央行加息與人民幣升值相伴而來,企業的資金鏈面臨斷裂的危險,生存空間受到嚴重壓縮。
??? 這次央行加息0.25個百分點,在一定程度上使人民幣升值壓力增大,而匯率一旦升值,對于紡織、制鞋業的影響會很大。一般加工貿易的企業毛利率普遍比較低,如果匯率有波動,首先就會增加成本,不但如此,多數民營企業的貸款利率升高,融資渠道受到影響,加上節能減排政策實施,很多民營企業將面臨多重考驗,甚至有些企業就此被“淘汰”。
??? “僅憑做實業的微薄利潤難以支撐企業長期持續發展。”溫州當地一名鞋企負責人告訴記者:“幾個轉型升級中的企業亦是步履維艱。”“一些企業,已經把重心轉移到其他行業,比如房地產、礦產以及第三產業。”在最近發布的“2010溫州市百強企業”中,除2家房地產公司和6家建筑公司外,其他40多家制造業企業,無一不涉足房地產開發,甚至包括康奈、奧康、報喜鳥等知名制造業企業。加息造成鞋企利潤下降或將導致整個產業的集體出走。
??? 困境二:外貿疲軟,人民幣升值之痛
??? 剛剛過去的10月匯率再次成為焦點,越來越多的國家爭相貶值本國貨幣,美國就匯率問題頻頻向中國發難,日本出手干預本國匯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秋季年會、20國財長會議無不涉“匯”;各國政要、金融高管不時提及“貨幣戰爭”。11月初,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甚至在全球的“壓力”下創出了2005年匯改以來的新高。
??? 今年以來的出口回暖給了許多鞋廠信心,可還沒等鞋廠老板笑出聲來,匯率開始突破6.7,并且還在一路飆升,這實在是和老板們開了個大玩笑。從大趨勢來看,出口回暖并不一定是好事,相反,歐美正好找到借口,向中國施壓,逼迫人民幣升值。
??? 目前,大部分外銷鞋廠能承受的人民幣升值空間也就3%左右,3%的升值幅度就會讓他們的盈利能力下降約50%。以一個100萬美元的訂單為例,如果簽合同時,美元兌人民幣匯率為1:6.8,2個月后,匯率為1:6.6,差價0.2元人民幣,利潤一下子就減少了20萬人民幣。而這樣一筆訂單,其總利潤也不過三四十萬人民幣左右。一份權威報告顯示,七成以上的出口企業能承受的人民幣升值幅度在4%以下。然而,更嚴峻的是,在未來一年,國內(尤其是沿海城市)的最低工人工資將增長一倍。如果這些都成為現實,那么,80%以上的外銷鞋廠倒閉將不是杞人憂天了。
??? “影響最大的是紡織、鞋帽這些出口金額大,但利潤率很低的行業。”據一位長期從事出口的人士告訴記者,人民幣升值除了帶來價格成本增加,削弱出口企業競爭力外,還會直接帶來利潤上的損失。目前機電行業整體利潤率在8%—10%,對于人民幣升值影響還可以消化,但不少利潤率較低的紡織、鞋業出口,將因外匯劇烈上升,損失近半利潤。
??? 溫州嘉譽皮鞋出口企業總經理李嘉告訴記者,上個月企業剛與一個美國客戶簽了一批訂單,3個月內交付。但是讓他萬萬沒有想到的是人民幣開始不斷升值,現在如果馬上交貨的話,企業可能分文不掙,無奈公司就一直拖著,希望等到人民幣匯率有所回落時。
??? 雖然推遲交貨可能解眼下燃眉之急,但畢竟不是長久之計,如果人民幣繼續保持升值,那么企業越等也就意味著賠得越多。如果不想“等死”,企業還有一條出路,那就是提價。身處國際代工鏈條的末端,擠在層層壓榨之下,提價談何容易,但想不賠錢就必須提。
??? 溫州市五金商會秘書長李國榮表示,對于人民幣的快速升值,企業的應對措施與其規模有關系,大企業會有具體預案,而小企業則很被動,只能“隨行就市”。出口企業對于多年合作的老客戶,如果需要大批量的訂單,可按原先的價格,發揮規模效應可以相對壓低原材料的采購成本。而假如只是需要一兩千件的小訂單,則提價5%左右。另外,盡量向老客戶推薦新研發的產品,對于新款價格提到10%左右,歐美客戶也還是能接受。但是對于新客戶,則一律提價。
??? 同樣,在剛剛結束的第十二屆中國東莞國際鞋展鞋機展上,多家參展鞋企亦同樣表示,近期人民幣升值、原材料漲價和工人短缺的疊加因素,使得企業利潤受到較大影響,而被迫的提價之舉,也使得部分客戶在流失。深圳市加工貿易協會副秘書長鄭建國告訴記者,該協會近期搞了一次“人民幣升值對企業影響”調查,在近70家調查企業中,認為人民幣升值對公司利潤影響在500萬元以上者,占比高達20%。加強內控管理和適當提價,成為各企業的可能應對之策。
??? 據生產涼鞋拖鞋的小型企業廣東潮州圣澤公司老板鄭斌介紹,8月份,他們接了南美一個6萬雙皮鞋的生產訂單,以銀行60天的信用證為結算手續。而近幾月人民幣的上漲,令公司損失了8萬元利潤。而厚街本地一家童鞋企業,擁有兩條生產線,年產150萬雙童鞋,但現在只開了一條生產線。由于皮鞋加工產能過剩競爭加劇,企業想隨人民幣升值而提高報價,普遍受到了客商的抱怨。因為擔心外國客商流失,很多企業不敢提價或提價幅度很小。而廣州蓓美公司一個幾十萬雙鞋的訂單,因人民幣升值使得每雙鞋跌價1元,幾十萬元的利潤轉眼泡湯。
??? 人民幣升值暴露了中國出口鞋企低成本競爭優勢的喪失,但也成了倒逼外向型經濟為主的出口鞋企提升創新能力,提高產品附加值的條件。因此,對于出口型鞋企而言,未來如何通過提高產品含金量來提高利潤空間將是重點課題,出口產品的升級換代非常重要。
????困境三:招工困難,產業轉移路難走
????據美國鞋業批發與零售商協會對中國生產商會員的一份調查統計披露,88%的受訪者覺得中國正在經歷勞動力短缺,93%的受訪者指出勞動力短缺已經造成生產力下降,62%的受訪者將在今年面臨最低工資增加16-20%。
????受訪者提到的勞動力短缺源自六大原因:1、工人現在寧愿轉至高科技行業,零售,酒店和餐飲的更高工資職位;2、工人的整體性質已經改變,新一代工人;3、獨生子女政策;4、工人可在離其家鄉較近的工廠工作賺取相同的工資;5、加班過多;6、中國內部基建項目正在創造工作崗位。
????目前處于勞資關系的轉折點:勞工短缺,年輕工人高流失率;要求提高基本工資,足夠的福利待遇,合法的加班費;要求好的工作環境,富有競爭力的居住條件;執行更嚴格的勞動法規;工人抗議和罷工。
????以桐鄉鞋業的用工荒為例,可以折射出整個制造業招工難的境況。
????“今年可能是桐鄉鞋業用工最艱難的一年!”,桐鄉市石門鞋業協會會長、圣丹麗鞋業總經理鐘洪興一臉笑容但又無奈地對筆者說,“這兩年,隨著生產工藝、產品質量及品味的提升,桐鄉鞋在國內的知名度不斷提高,現在來桐鄉訂貨的客人很多”。
????這些新開的小廠為了搶工人,給工人開出的年薪已經攀升至4萬元,個別工廠甚至達到5萬元,不僅如此,今年下半年的用工價格已經漲到了2.5萬~2.7萬元,搶工潮搞得整個桐鄉鞋業人心惶惶。為此,不少大中型企業的老板感到很苦惱,前兩年本地出現了一些小廠他們并不擔憂,因為當時鞋廠并不缺工人,而且這些小廠多數是在春節過后開工的,所以除了可能提升工價以外,別的方面影響并不大,再加上當時小廠生產不穩定,工資沒有保障,所以工人還是愿意到大廠工作。但是,由于最近開工的小廠趕上了下半年的生產旺季,也是大型鞋廠招工的關鍵時期,他們高薪搶工人的做法給當地大中型企業造成了不利影響,因為工人在小廠做多做少一年都能拿那么多錢,而大廠由于訂單多,生產忙,早上7:30上班,中午11點下班,一天要工作8個~10個小時,如果加班,甚至一天要工作12個小時,而一年到頭和在小廠拿到的錢差不多。更何況小廠由于訂單、生產不穩定,工人少,在時間上工人可以自由分配,做起來自由又輕松,換作是誰都會心有所動,所以這怪不得工人。目前這種情況,老板們擔憂的問題是:受本地小廠包工的影響,大中型企業的工人心態也開始搖擺不定,員工難以管理。
????在走訪中,一些品牌鞋企的老板普遍反映:由于是做自主品牌,所以企業近兩年在產品質量上一直抓得比較緊,但是現在企業抓產品質量卻變得很難,因為一旦你要抓質量,工人就會說,在別的廠也是這樣做的,如果你再堅持抓質量的話,工人就會走人。因為現在每個廠都缺工人,對于他們來說,另起爐灶很容易,所以老板也不敢過于“得罪”工人。
????面對當前工人難招、工價太高、工人難管理的現狀,一些辦廠多年且品牌經營得比較好的企業家有著自己的想法和發展思路,如卓怡不斷地完善企業管理,加大對員工的回報;圣丹麗、芭妮在堅持自主品牌進商場的同時,也在不斷提高工人的待遇;芬妮絲的蘇老板力求公司從生產型向經營型轉變。蘇老板說:“鞋業屬于勞動密集型行業,招多少工人?如何擴大企業規模?擴大到什么程度?包工工價多少?工人如何管理比較好?天氣熱不能加班,訂單又太多怎么辦?這些事情太繁瑣,做起來也太累了。如果將來自己只負責打版、開發,把好質量關,生產讓其它工廠來做,使公司從生產型向經營型轉變,那做起來就輕松多了!”
????美國鞋業批發與零售商協會的調查還顯示,勞動力短缺招致86%的企業正在遭受交貨延遲;對于那些交貨延遲的鞋企,57%的客戶取消部分訂單并接受部分交貨延遲;21%的客戶只有在取得折扣后接受交貨延遲;14%在沒有處罰的情況下接受交貨延遲。
????當問及這些受訪者正在采取哪些措施以解決該勞動力短缺問題,他們回復稱:拒絕訂單;提高工作效率;改善工作條件;增加使用分包商或附屬工廠;允許更多加班工作
????鑒于目前的挑戰,一場大型的采購“混戰”正在進行以決定哪些國家將向美國消費者供應鞋類:中國國內、印尼、越南、印度、埃塞俄比亞、尼加拉瓜。
????困境四:成本飆升,鞋企利潤銳減
????據了解,由于鞋面革、鞋化、鞋底等制鞋原材料價格上漲(大約上漲5%~10%),再加上近期桐鄉新開工百余家小型鞋廠,為了哄搶工人,工價在不斷攀升,與往年同期相比,工人工資上漲了近20%,大大增加了制鞋企業的生產成本。但是,與原材料及工人工資大幅上漲相比,成品鞋的出廠價格卻很難得到提升。
????據有關廠家透露,目前桐鄉矮腰棉鞋的出廠價格在120元左右,半皮半革的長統靴出廠價在150元左右,全皮女靴的出廠價格在200元以上,其價格與去年同期相比基本持平,上漲的空間很小。雖然部分產品迫于生產成本上升的壓力價格稍有上漲,但是利潤仍然微薄。
????東莞市海貝鞋業財務副總經理章桔透露,“目前海貝做的是高端鞋產品,行業利潤一般在10%左右。而近3個月以來,人民幣升值約達3%,對企業利潤構成很大壓力。雖然海貝鞋業已經采取各種方式盡量控制成本挖掘利潤,但由于皮革、五金等原材料國內采購成本普遍上漲了20%,最后的總收入依然會減少3%左右。”
????原材料價格和人工成本上漲,亦給海貝鞋業的利潤空間上了“緊箍咒”。海貝生產的鞋子,原料都是從南美等地區進口的真皮材料,目前其價格已從前期的每平方英尺7.5美元上漲到10.5美元,漲幅高達40%,而海貝的產品報價只上漲了7%左右。
????而人工成本的上漲,也是比較重大的影響因素。生產廠長任堅定透露,目前海貝鞋業的人均工資已經從原來的1000多元上漲到了現在的2000多元。而今年6月份以來,東莞的企業工資就有過大約三四次上調,平均上漲了200元左右。
????如果企業管理得好,利潤還是有內部空間可挖的。”海貝鞋業副總經理章桔說。她坦言,原材料浪費、工人怠工、生產組織不力和效率低下,造成了公司成本浪費和人工產能下降。
????為了爭取到更多的利潤空間,海貝鞋業改變了工人薪酬考核與發放制度,將原來的計時制度改為計件制度,規范員工管理制度,加強監督;在匯率風險上,與客商、銀行各方約定匯兌損失分擔,并嘗試進行期貨套期保值交易;與供貨商協商,努力壓減成本,至少不讓成本上升。
????東莞市外經貿局一位官員對記者稱,政府也在鼓勵出口企業轉內銷,幫助企業對接國內客戶。建議企業謹慎對待長單、大單,防范匯兌風險。在原材料采購上,減少國內采購。
????與部分企業修煉“內功”相比,更多的企業還是通過提價來對沖部分損失。記者采訪多家參展企業了解到,今年東莞秋季鞋展多數企業報價比今年5月春季鞋展高出一到兩成。然而,因有客戶流失隱憂,謹慎提價后的出口企業究竟能撐到何時,尚難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