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讓不科學的增速觀擾亂外貿實情
2014-08-12 信息來源: 廣州鞋業商會
炎炎夏日,熱浪襲人。這讓7月的中國出口也沸騰起來,單月出口值再獲新高,達到創紀錄的2129億美元,與去年7月相比的增速也出現近期少有的兩位數增長,達14.5%(按人民幣(6.1563, 0.0027, 0.04%)計價為1.31萬億元人民幣,增長14.1%);但與出口高歌猛進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進口寒意陣陣,再次陷入萎靡,在經歷了6月份短暫的同比增長后,7月的進口值為1656億美元,比去年7月下降1.6%(按人民幣計價為1.02萬億元人民幣,下降2.1%)。出口進口增速的一升一降反映了國際國內市場的一熱一冷。
出口大增,得益于發達市場經濟增長加速、帶動全球市場需求好轉對出口的拉動。
從市場看,除了對日本出口美元值僅增長2.8%外,對其他主要出口市場都實現了兩位數增長,對歐盟出口美元值增長16.9%、對美國增長12.7%、對東盟增長12.2%、對中國香港增長13.6%,對韓國和中國臺灣增速更是達到32.6%和49.6%,對俄羅斯、印度兩大新興市場出口增速也達到15.2%、11.1%。
從商品看,對出口拉動作用較大的有服裝、鞋、塑料制品、陶瓷產品等傳統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分別增長11.9%、27.6%、17.1%、32.1%,還有手機、汽車、燈具、彩電等機電產品,出口分別增長17.7%、12.4%、56.1%、51.2%。值得欣慰的是,高污染、高耗能產品出口紛紛下降,如礦物肥料及化肥出口下降25.4%、焦炭下降21.8%、煤下降65.1%、稀土下降25.8%,表明中國更加注重環境保護和出口效益。但需要警惕的是,貴金屬或包貴金屬的首飾出口增長135.6%,或許會是套利貿易的卷土重來。
進口再降,主要是受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貿易融資受阻和大宗商品價格走低的影響。國內市場需求減弱導致原油、成品油、煤等能源產品的進口量分別下降9%、42.6%、30.6%。而銅進口量下降15.5%,除了需求放緩因素外,還因為國家實施了更加嚴格的貿易融資監管。全球金屬礦砂價格下跌,壓低了鐵礦砂、銅礦砂的進口價格分別下跌21.6%和5.3%,致使這兩個產品的進口美元值分別下降11.5%和9%。
從全年累計情況看,前7個月的進出口增速僅為2%(按人民幣計價更是僅為0.2%),距離7.5%的全年目標相差甚遠,就連商務部的官員都說完成目標“極具挑戰”。
其實,真的不一定非要完成這個數字上的目標。我想,就現在的中國外貿發展而言,即便各方面絞盡腦汁、從上到下千方百計實現了這個數字上的目標,而我們所期望的外貿質量和效益卻未同步提升,那不是在提升開放型經濟水平道路上實現科學發展的應有之義。我們所有人,都不應該再期望外貿進出口僅僅在數字上保持高速增長。如今,我們應該學會科學、理性地看待外貿低速增長的現實,實際上這里面已經有去年套利貿易導致的高基數在搗鬼,不能再讓不科學的政績觀和增速論擾亂外貿實情、影響宏觀決策。
此時此刻,政府部門要考慮的,應該是如何營造與貿易伙伴的良好經貿氛圍,如何進一步簡政放權降低外貿企業成本,如何更精準地提供國內外市場信息;外貿企業要加強的,應該是在如何樹立品牌意識、如何實現產品創新和提高產品附加值、如何適應國際貿易規則并努力開拓外貿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