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下有科學,鞋里藏技術
2007-11-01 信息來源: 步云天地-環球國際商貿中心
??????? 隨著運動鞋品牌和營銷日趨同質化,注重研發、追求創新成為泉州鞋企做強做大的主流趨勢。日前,由國家科技部、中國生產力促進中心協會主辦,泉州市科技局、晉江市科技局協辦的“中國運動鞋服企業科技創新研討會”在晉江召開,吸引了我市運動鞋服業界100多名人士參加。
科學技術為腳服務
“鞋的作用并不僅僅在于把腳包起來,它是用來走路的,與人體健康密切相關,要把鞋做得科學就得研究人是如何行走的。對行走的研究本身就是一門科學,而且是一門完整的學科———步態分析。”國際生物力學委員會主席、香港中文大學教授洪友廉在研討會上介紹說,運動生物力學的研究已不止于腳的被動受力,更有高層次的“運動鞋的適腳性及舒適性”的研究,它提出“人類最好的鞋即是腳”的設計理念,以“力學”為基礎,具有“生物”特性,最終為“運動”服務,具有該專業背景的人通常服務于各大鞋企的研發部門。這門科學如今在全球具有廣泛的影響力。
專家指出,中國運動鞋產業由于起點不高,目前的競爭主要局限在產品價格和產品概念上。相當一部分產品不具備核心的技術優勢,同質化嚴重,廣告轟炸的同時大打價格戰,價格戰打到最后,企業的利潤空間會越來越窄,企業最終不是退出便是死亡。因此,要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上占得一席之地,必須依靠優秀的產品品質,而尖端的科學技術作為產品的后盾,無疑起到關鍵作用。
然而,國內的運動鞋服品牌多為勞動密集型企業,技術內涵有限,而高校、科研院所的一些研究成果往往又無法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在此情況下,企業與高校、科研機構聯手,走產學研相結合的路子無疑是一條有效途徑。
國家科技部中國生產力促進中心協會秘書長程國來在本次研討會上指出,科學技術的發展加快了產品的更新換代,縮短了產業結構調整和生產模式變化的周期。在人類從工業領域走向科技領域的轉變過程中,更多的機遇和挑戰擺在企業面前,企業應該充分利用科學技術來提升自己,塑造富有科技含量的品牌形象。
鞋企掀起產學研熱
鞋服業是泉州的傳統產業之一。近年來,我市鞋服企業較早地開始尋求技術科研的突破,特步、安踏、寰球、鴻星爾克、國輝等鞋服企業紛紛加大科技投入,不斷加強產品創新,以此增強自身產品的競爭力,有的還重金聘請國內外科研院所的專家教授作為技術顧問。這意味著,科技創新正逐步成為我市制鞋產業競爭的“殺手锏”。
在本次研討會上,晉江國輝鞋服公司一口氣與5家科研專業機構簽訂5項科技合作協議。其中,與德國NOVEL公司簽訂的“中德生物力學實驗室”項目格外引人關注。據悉,由德國NOVEL公司研發的動態壓力分布測量系統能夠對人體生理力學進行精確的運動分析,是目前國際最先進的一項人體生理力學分析技術,其分析得出的數據將被應用于國輝鞋服產品的生產中。晉江市副市長吳清濱指出,晉江近幾年在科技轉化為生產力方面作了許多積極探索,企業界已經逐漸走出一條產學研結合的發展路子。此次國輝公司與學院產學研結合的區域技術創新體系,是迅速提高企業創新能力,將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的最佳途徑。
實際上,近幾年來,泉州的鞋服業界早已掀起產學研結合的發展熱潮。特步與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共同研發設計出納米銀抗菌運動鞋,安踏與中國皮革和制鞋工業研究院合作共建“中國皮革和制鞋工業研究院(安踏)運動鞋技術中心”,“亞禮得”擁有國際鞋業標準制定者、最權威的認證機構Satra在中國的首家運動鞋企業技術檢驗認證及其在中國的專業實驗室,每年可研發出上千款高品質的運動鞋。
泉州鞋業商會會長丁水波認為,晉江運動品牌之間的競爭最終都要回歸到產品本身上來,只有不斷增加產品的科技含量,實現產品差異化,企業才有核心競爭力,才能在競爭中取勝。
在品牌當道的今天,企業要做大做強,必須依靠扎扎實實的努力,以優秀的產品支撐品牌,而提高產品價值的核心手段———科技創新,勢必成為品牌崛起源源不斷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