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鞋年產量突破百億意味著什么
2007-12-17 信息來源: 步云天地-環球國際商貿中心
最近不少媒體都關注了這樣一條消息:中國每年生產的鞋已經突破百億雙,在全球148億雙總產量中,中國鞋已經占到近七成。?
??? 看到這樣的消息,首先感到的是震撼,一年百億雙,相當于給全世界人民每年一雙半還有富余,中國鞋的產量太驚人了!?
??? 其實不僅僅鞋子,其他加工產品,中國的產量同樣驚人。比如玩具等小紀念品,中國產品所占比重可能比鞋子還大,常出國的人最大一個感受就是,買玩具等小紀念品,一不小心就買到“Made in China”。?
??? 中國加工業如此巨大的產能,無論對中國自己還是對全球經濟都需辯證看待。?
??? 中國是人口大國,勞動力資源豐富,一些領域的產量大些,也很自然。畢竟13億人口,就業壓力太大,大力發展能多容納就業的加工業、服務業是必由之路。而加工業比重大了,產量自然會上升,因此占總量的比重大一些也不值得大驚小怪。?
??? 而對于全球消費者而言,中國提供了物美價廉的產品其實也是好事。一些海外輿論也認為,如果沒有中國產品,歐美等國家的普通民眾,日常開支會大大增加,因此生活水準會大大下降。?
??? 但是,如果一種產品占到全球市場的70%,甚至更多,恐怕就并非全部是好事。而如果這種產品還是低附加值的,甚至在低附加值類別的產品中,還是更廉價的,那問題就更大。?
??? 首先,驚人的、廉價的百億規模,其實并沒有給我們帶來應有的財富。細讀這組報道時,筆者發現一個關鍵點:有如此壟斷地位的產量,中國鞋業卻在一點一點喪失定價權。報道雖然沒有展開,但從常識我們可以知道,價格上沒有話語權意味著,中國鞋只能賺取低廉的加工費,至于在市場上賣什么價,那和你沒有關系。其實不僅僅鞋,其他許多產品中國企業也都充當著沒有價格話語權的加工角色,甚至包括一些世界頂級品牌的產品,產地也是中國,但是賣出的天價和我們沒有任何關系。?
??? 中國鞋包括其他加工品喪失定價權的根源還是品牌缺位。雖然我們的生產質量可能不輸于任何人,但由于沒有品牌,我們就被扼住了喉嚨,看起來有龐大的生產規模,只能是為人做嫁衣,幫別人去贏得巨額利潤,而我們自己只在賺取每雙幾十元甚至只有幾元的加工費!?
??? 其次,70%甚至更高的占有率,還導致了國外同業的高度緊張,反傾銷大棒更是不斷在我們頭上揮舞。?
??? 由此可見,如果沒有結構的優化和調整,100億也好,70%也罷,很可能導致我們賺了小利,卻招來實禍。?
??? 結構如何優化?這又繞回到老問題:品牌。從上述鞋的例子我們已經看到,對于中國這樣的人口大國,制造業沒有規模不行,但只有規模,沒有品牌顯然也不行。靠薄利多銷,搶占市場份額,固然是一種發展思路,但未必是最好的思路。放棄一些簡單加工的活計,降低一些份額,通過打造品牌,提升產品含金量,可能是更優的選擇。因為比較前者,這樣的思路,會降低資源消耗、減少貿易摩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