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鞋業面臨的東南亞等國家的激烈競爭!
2015-07-20 信息來源: 東莞市捷圣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中國鞋業面臨的東南亞等國家的激烈競爭
在企業尋找出口突破口時,受到了來自柬埔寨、孟加拉、越南、巴基斯坦、印度、斯里蘭卡等國家的多方競爭。
根據報道,在歐美鞋業市場,產品主要來自中國和東南亞。
從2003年到2015年,中國制鞋工人工資在這十年中增長3.5倍,尤其是金融危機發生后勞動力成本上升迅速,而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已經累計升值超過30%,加上其他成本上漲,利潤基本被蠶食完。目前,中國鞋子價格優勢已喪失,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東莞等制鞋基地有不少大廠的工人銳減一半,三成訂單已轉移到東南亞國家。
“在鞋材方面,相當一部分還是從中國運過去,但自從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正式建成后,這幾年以來都可享受免稅,這方面成本明顯減少。當生產條件相差無幾時,用工成本卻相差一倍左右,海外客戶越來越喜歡將訂單落在東南亞,為了順應客戶的需求,從大陸轉移到東南亞的生產線日益增多,臺資企業轉移趨勢尤為明顯。”上述耐克代工廠負責人稱,目前成本壓力嚴重困擾著大陸制鞋業。
該負責人還介紹,目前大陸東部沿海地區工人月薪大約是500美元,印尼大約300美元,而越南只有250美元左右。對于鞋企而言,生產線轉移東南亞后,平均一個工人的工資支出就可節省2000~3000美元,假如是1萬人的工廠,一年就可以節省2000萬~3000萬美元的人工費用,這是非常可觀的。
東南亞國家的勞動力相對比較便宜,特別是這些國家的關稅較低,房租便宜,甚至有些國家如孟加拉、柬埔寨還實行零關稅政策,近期還公布了對外貿易政策,新政策的重點就在于推動鞋業出口。就這一點,已使中國在與這些國家和地區爭搶國外市場時不免處于劣勢。
中國鞋業相關人士分析,歐美和中國香港是廣東鞋業出口的老牌市場,受大環境影響的變動不大,但市場份額有縮小的趨勢。
也有觀點認為,雖然與這些國家和地區相比,中國在設計、工藝等方面擁有一定的優勢,但也不得不承認,這些國家和地區正在努力縮小與中國的差距,來自這些國家和地區的競爭不容小視。
加之鞋企一直受原材料價格租金人工運營成本大幅上漲的困擾。目前已經出現不少訂單流向越南、柬埔寨、印度等競爭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