璧山:中國西部鞋都走向世界
2008-05-06 信息來源: 步云天地-環球國際商貿中心
???? 到二○一○年,實現年產量一億雙,年產值八十億元,自營出口一千萬美元以上
近日,記者從璧山縣獲悉,5月18日至20日,第四屆中國西部國際鞋業博覽會將在璧山舉行,這是中國西部鞋都積極參與國際市場競爭的重要舉措。到2010年,璧山年產鞋量將達到1億雙,年產值達到80億元,自營出口1000萬美元以上。
小鞋廠的三次機遇
4月28日中午12時許,璧山法拉加斯制鞋廠的老總熊開友正在認真查看著新的鞋樣。這家璧山土生土長的鞋廠生產的鞋已經遠銷到北京、上海、南京、青島等地,日產鞋3000多雙。而在10多年前,這家鞋廠只是一個家庭小作坊,一天只能生產10多雙鞋。
“鞋廠的發展,得益于政府提供的三次機遇。”熊開友深有感觸地說。第一次機遇是在1997年,璧山皮革小區的建設為鞋廠的發展搭建了平臺,日產鞋提高到200多雙。第二次機遇是中國西部鞋都工業園區的建設,企業感受到東部先進的生產管理理念,位于奧康金都孵化園的廠房日產鞋提高到了3000多雙。第三次機遇是中國西部鞋都工業園二期工程的建設,搭建起了對接世界的平臺,坐落在這里的現代化新廠房將于明年投產,日產鞋可達到5000雙以上。
而今,像熊開友一樣發展的企業已有幾百家。璧山縣鞋業辦公室有關負責人介紹,抗戰時期,璧山就是抗日將士軍用皮鞋的重要生產基地。七塘、八塘、大路等地都有制鞋基礎,但大多是家庭作坊式生產,呈現出散、小、弱的特點。為了把鞋業做強做大,早在2001年,該縣縣委縣政府就提出了創建中國西部鞋都的戰略構想。2003年,奧康集團正式攜手璧山共建中國西部鞋都工業園,璧山鞋業在東西碰撞中快速發展。
為了讓本土鞋業企業“洗腦”,璧山不僅引導企業到奧康總部學習培訓,還鼓勵企業走出國門“取經”。今年,該縣還將出資100萬元,請清華大學相關專家到璧山講課,努力讓本土民營企業家成為現代企業家。
璧山鞋走出國門
“企業要做大做強,一定要做全球生意。”璧山人陳訓創辦的帥美鞋業制造有限公司,一開始就瞄準國際市場。去年,他公司所生產的產品全部直接出口到歐美、中東等地,創匯300萬美元,成為中國西部鞋都最大的一家出口創匯企業。
走出去參與國際競爭,已成為中國西部鞋都企業的共識。據該縣外經貿委黨組書記董奕鋒介紹,去年璧山所生產的6200萬雙鞋,有1500萬雙走出了國門。但大多數主要靠轉口貿易出口,通常是把鞋運到廣州、烏魯木齊等口岸,通過中介出口。只有少部分鞋實現直接出口。
“目前,璧山鞋業企業擁有自營出口權的僅6家,但不少企業已經有申請自營出口權的打算。”董奕鋒表示,該縣鼓勵企業走出去,目前已有數十家鞋企報名參加在美國拉斯維加斯、德國杜塞爾多夫、意大利舉行的三大國際頂尖鞋展,中國西部鞋都邁開了參與全球競爭的步子。
去年10月,巴西派諾蒙公司落戶璧山,投資1.6億元,建12條國際標準制鞋流水生產線。這家企業的特點是原材料全部進口,產品全部出口。
“這是加工貿易企業的典范,必將有力地推動璧山外向型經濟的發展。”董奕鋒稱,巴西派諾蒙是一個兩頭在外的企業,為璧山本土鞋企提供了良好的參照樣本。
東鞋西移,更為發展中的中國西部鞋都帶來千載難逢的機遇。憑借豐富的勞動力資源、雄厚的產業基礎,以及強大的配套市場,璧山完全有能力承接鞋業的產能轉移,獲得更大的國際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