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ke的Zoom Air與Adidas的Boost, 鞋底技術(shù)哪家強?
2017-08-04 信息來源: 東莞遠隆皮料市場
到底是Air氣墊更潮更酷
還是boost爆米花技術(shù)更有范?
于無形中裝逼很重要
具有科技感的裝逼更牛X
今天我們來說說
鞋底技術(shù)到底哪家技術(shù)強?
Air氣墊
20世紀80年代,Nike耐克公司將氣墊運用于鞋子
其后開始在運動鞋界一騎絕塵
老對手阿迪更是被吊打
直到2013年……(后文揭曉)
1982年,第一代Air氣墊Air sole正式誕生
1987年,Air Max問世
1995年,Zoom Air技術(shù)誕生
開啟了Air Jordan 12代以后的全新篇章
還在20余年的時間里屹立不倒
如今更是成為Nike當家招牌技術(shù)
Zoom air
NIKE官網(wǎng)解釋為沖擊氣墊
很薄,使腳更貼近地面,提高穩(wěn)定性
是一種厚度僅有4-8mm的氣墊
其中固定有立體纖維織物用以維持其扁平形態(tài)(否則會“起鼓”成球狀),氣壓20PSI
Zoom air原理是怎樣的呢?
Zoom Air的結(jié)構(gòu)其實就是一片扁平狀的氣墊再加上織物和尼龍纖維絲共同組成的系統(tǒng)
將織物材料置于氣墊的上下面
再使用熱壓的方式將許多尼龍纖維固定在上下壁的織物面之間
纖維絲起到連接上下壁的作用
Zoom Air的最大優(yōu)點就是靈敏的地面反饋
利用高壓氣墊產(chǎn)生減震緩沖作用
再結(jié)合尼龍纖維絲的張力與氣壓(主要是氣壓)共同完成回彈反饋的功能
將運動員大部分的受力吸收
并將一部分力量反饋給運動員本身
相比Max氣墊更加輕質(zhì)與更強的反饋作用
所以zoom air在提供減震效果的同時
擁有極好的場地感、靈敏的反彈作用
以及出色的加速性能
被大量使用于外線籃球鞋(如Flight系列、AJ系列)以及速度型跑鞋(例如air zoom miler系列)等
Boost
前幾年阿迪達斯過得很不順
不僅不敵對手nike
在北美市場甚至被后起之秀UA趕超
而當它的一個新技術(shù)2013年誕生之后
一舉掃清了之前的陰霾
沒錯,救了阿迪達斯的——
BOOST科技
第二年
肯尼亞選手Kimetto穿著它奪得柏林馬拉松的金牌
同時還創(chuàng)下了2小時2分57秒的記錄
他穿著的正是Boost中底的 Adidas Boost2跑鞋
Adidas Boost跑鞋也從此變成了冠軍跑鞋
Adidas家的Boost(爆米花技術(shù))
關(guān)鍵詞總結(jié)便是
看似廉價的泡沫
踩屎般感覺
看似泡沫的boost鞋底學名叫E-Tpu
由無數(shù)個彈性十足的重量很輕的TPU發(fā)泡小球
集結(jié)在一起
由2500顆微球組成的運動鞋中底能夠吸收跑步中足部遭受的沖擊
并將其轉(zhuǎn)化成能量反饋出來
同時TPU具有高耐磨、高彈性、抗疲勞、耐化學性等優(yōu)點
這種材料由無數(shù)個彈力十足的PU發(fā)泡小球組成
其彈性遠遠超過一般的彈性材料
參與研發(fā)的工程師們開玩笑形容該材料:
拿在手上的時候要小心,一旦跌落地面
就像跳蚤一樣不知道跳到哪里去了
你要找到可不容易
通過下方動圖,其彈性可見一斑
所以它的鞋底一直被鞋友們調(diào)侃
踩屎般的感覺
因為鞋底顆粒擁有良好的彈性和減震特性
已入手了的朋友你懂得
鞋底技術(shù)哪家強
總結(jié)起來Zoom Air需要你先向下壓
給你反彈讓你蹦起來
Boost就好比你踩到海綿或泡沫上而產(chǎn)生的Q彈
彈力比Zoom Air更強
兩圖比較:
zoom Air
boost
因此,Zoom Air之前主要用于籃球
籃球鞋注重的是啟動第一步,起跳的回彈
還有落地的靈敏反饋
Zoom就足矣了,太彈了反而不好
Boost更適合跑步
跑步是每一步都需要緩震,需要反饋的
Boost也更輕便靈活
同時具有高耐磨、強悍的耐寒和耐熱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