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皮革業面臨外銷困境
2009-05-21 信息來源: 步云天地-環球國際商貿中心
|
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今年1到2月,中國皮革、毛皮及其制品行業實現出口86.3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7.1% ,該行業出口10年以來出現首次下降。 著名品牌營銷專家于清教對《中國產經新聞》記者表示,在出口退稅政策的調整、歐盟反傾銷、勞動力成本升值等一系列不利因素的困擾下,大批中小皮革企業開始削減開支、慘淡經營,稍有不慎便陷入倒閉危機之中。 一系列權威數據顯示,未來中國皮革行業困難重重。2009年1-3月出口額十年首降;進口額持續下降。2009年1-3月出口額86.3億美元,同比下降3.5% ,減速比上年1-2月放緩3.6個百分點;2009年1-3月進口額9.3億美元,同比下降24.3%。 中國輕工業聯合會常務副會長王世成在“2009全國地方皮革協會工作會議暨行業經濟運行情況座談會”上講話時指出,皮革行業在經濟運行中的問題主要表現在:部分產品產能過剩,產品結構不夠合理;出口增長方式仍顯粗放,對外貿易摩擦頻發;國際金融危機使行業受到不同程度沖擊。 “皮革行業是出口依存度較大、勞動密集型產業,今年下行壓力尤為突出,更為困難。”中國皮革協會理事長張淑華如是說。 以制鞋業為例,國內制鞋行業中近1/2的產品是出口產品,受國際消費萎縮影響,其中三成甚至一半的份額回流到國內市場,中國鞋企的未來,開始變得前途未卜。 “企業要生存發展,必須有所突破。”于清教向記者介紹,有著25年歷史的民營企業亨達集團正是在全球金融危機與中國制造業產業周期兩個低谷重合之時實現逆流而上的。 截止到2009年4月中旬,亨達集團2008年度國內國際兩個市場保持了35% 以上的增幅,2009年第一季度較去年同期實現增長32.98% 。在競爭慘烈、幾近飽和的市場中,顯得格外醒目。 中國皮革協會副理事長、亨達集團董事長王吉萬這樣總結企業成功的秘訣:“危”中有“機”,面對危機,我國并沒有被打垮,反而一定程度上激發了部分皮革市場的激情,展開自救。 王吉萬強調,中國鞋業行業的轉型升級已迫在眉睫,中國鞋業行業迫切需要從流行資訊的引導、新產品、新技術、新材料的研究等方面予以強化,從而逐漸擺脫傳統的生產制造模式。 亨達鞋業一方面通過與大型商業集團的合作,實現了店中店的穩步增長;另一方面通過加盟、自營等方式,加大市場開拓力度,繼續延伸銷售網絡。通過市場網絡的密布,增強企業的競爭實力。 張淑華認為,今后將強化以真皮標志為代表的自主品牌建設,引導皮革行業突圍,協會今年將主推真皮標志企業群體與商業領域開展合作,促進內銷。 另外,金融危機下也要維持穩定的出口市場。石獅就憑借獨特的優勢,吸引不少商家來石獅落戶,不負眾望,讓許多商家走向了國際市場。 據了解,國際金融危機的來襲,對石獅發展造成了不小的影響,危機面前,石獅市政府與企業聯手,共同抗擊金融風暴,積極進行轉型升級,取得了顯著的效果。目前,石獅冠興皮革新生產項目建設已上馬。該公司是依托石獅市政府2004年重點引進的大型項目做汽車配件專項高端發展,成為國內汽車皮革制造業中規模最大、產品配套最齊全的大型生產基地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