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這家鞋企厲害了!一條生產線,生產上百雙鞋,真正實現了個性化自由定制!
2020-12-09 信息來源: 美中鞋業網
惠東縣吉隆鎮速造鞋業有限公司,通過數字化改造升級,實現鞋子定制。在這個車間里,一條生產線,生產上百雙鞋,不同款式、顏色,不同的收貨地址,都能在48小時內發貨。從顧客訂貨到采購、發貨,售后,每個環節都一目了然,管理人員都可以隨時遠程查看和管理工廠。
今年9月,阿里巴巴旗下的“新制造”模式“犀牛工廠”在杭州亮相,將互聯網消費和制造有機融合,通過銷售預測和柔性制造實現“定制服裝的大批量生產”。
速造鞋業總經理邱明認為,想要在時尚快捷、個性化需求強的鞋業實現個性化定制,數字化中臺是關鍵。數字化中臺集制造執行系統(MES)、辦公自動化系統(OA)、ERP系統于一體,做到人、機、物、事、錢、信息的全鏈路實時互通,從而對原材料采購、生產調度、制造流程、人員、設備、質量管理、產品溯源等環節實現生產數據實時采集與監控,并在此基礎上打通采購與生產、生產內部、生產與銷售、銷售與倉儲信息交互渠道,大幅降低管理成本。
通過數字化中臺,企業順應了“訂單碎片化”的新常態,利用數字化管理,有效解決當前市場需求,實現了全平臺的開放,小單的起訂、快速反應、柔性化生產。
小單起訂通俗來講就是指無論是多小訂單,哪怕小到只有一件產品,工廠也可以接單制造。工廠同時兼顧M2B和M2C模式,將系統中的產品分配標碼,這個標碼是唯一的,可以對生產時效進行有效管理,還可以追溯產品的源頭。
而快速反應是指從接到訂單開始,數字中臺系統智能的調配產能,利用數據統籌安排生產流程,簡化接單流程的同時又降低了各生產部門間溝通成本,真正的做到了生產的快速高效。
塑造鞋業旗下的“格希歐”淘寶旗艦店,從淘寶店鋪首頁不難發現,他們是針對女鞋個性化定制服務,“女鞋私人訂制”、“專屬你的大碼女鞋”等宣傳標語,都體現了企業正在大力推崇定制化。邱明表示,在鞋行業,女鞋能做到46碼的少之又少,這就是定制化的優勢和魅力所在。
邱明認為,定制化最明顯的作用是提升了客戶粘性。在他們網店定制化的客戶,品牌忠誠度一般較高,回頭率也相對提升,這是其他品牌難以實現的。
同時,由于數字化中臺的存在,使得生產銷售、物流倉庫、上下游供應鏈等數據將會沉淀在企業,并作為大數據使用。數字化中臺通過算法對基礎數據進行智能分析,并自動得出結論,這將為企業生產銷售決策提供重要依據,進一步為企業發展賦能。
其實速造鞋業生產車間并沒有像其他高大上的智能工廠一樣,這里沒有全自動化硬件設備和智能化的生產車間,但是他卻能做到一條生產線同時生產上百種鞋、滿足不同的尺碼,根據不同的發貨地址在48小時交付,下了產線即發往世界各地時,你就會驚訝于它的精細化管理和信息化處理訂單的交付能力。這里也沒有大量一線管理人員,老板遠程就可隨時查看和管理工廠,省去了人員的頻繁無效溝通,也節省了管理成本。
通過數字化賦能,速造鞋業不斷降本增效,從一家傳統的制鞋工廠,轉型成為一家科技驅動的個性化定制工廠。
個性化定制其實用通俗的話來說,叫“散單”。與個性化定制相對應的是批量化生產,如今更多的企業更愿意做批量化生產“大單”。因為一款鞋生產幾萬乃至幾十萬雙,可以使企業研發模具、原材料等各種生產成本大大幅降低,資金周轉快,利潤更可觀,也沒所謂的那么多“手尾”。
但是邱明不這么認為。他覺得,未來鞋業快消費市場的發展方向是市場訂單碎片化,線上銷售端向小庫存或零庫存方向發展,倒逼制造業轉型柔性化生產,柔性化生產催生智能化管理系統,智能制造、個性化定制是未來的趨勢。
事實上,一雙鞋的個性化定制大家其實都做得來,關鍵就在于管不來。邱明說:“通過數字化中臺,管理著大概4萬個SKU、400多款產品,普通的鞋企一般也就一二十款產品”。
不僅如此,鞋行業這一傳統行業信息化投入大、回報周期長,也導致鞋企做個性化定制意愿不強。
邱明坦白地講,在2015年的時候,速造鞋業就已經開始研發數字化中臺,生產線改進優化了無數遍,最后也獲得了軟件著作權。這些年投入了將近3000萬元左右,無論結果如何,他都做好了前幾年虧損的準備。
此外,做個性化定制,實現企業信息化轉型升級,專業人才也是必不可少的因素,需要既懂互聯網信息化,又對鞋行業本身有一定理解且熟悉企業管理的人,所以很多鞋企對信息化轉型和實現定制化生產只能觀看,心有余而力不足。
惠州市新一代工業互聯網創新研究院副院長劉宏偉表示,速造鞋業沉淀了5年,依靠自身奮斗打造的專供小型鞋行業應用的工業互聯網平臺,雖然現階段僅是個雛形,但契合了鞋行業定制化、個性化以及碎片化訂單不斷增多的市場需求。
這個鞋業平臺不僅使交易在線化,更使制造在線化。劉宏偉認為,在線化是信息傳遞和交互高效、廉價的好方式,當制造實體(生產工廠)實現在線化后,再輔以京東、淘寶等成熟的電子商務平臺,以抖音、直播等渠道賣貨,實現產、供、銷、需的融合。
在這條價值鏈上,工廠可以辦成社會化的共享工廠,與行業工業互聯網平臺、需求方構成一個立體的生態系統。隨著個性化市場需求擴大,鞋業互聯網平臺將是產業互聯網應用平臺的新方式和新起點,所有融入這類平臺的工廠都將成為線上工廠,實現有目的銷售、有目的制造、有目的供應的生態鏈多贏機制。
邱明認為,定制化的未來充滿信心,依靠科技能賺長期的錢。眼下,他正在進行融資,計劃在惠東打造鞋業定制化生產的“共享工廠”。以“共享設計開發、共享制造、共享倉儲、共享員工、共享供應鏈”為理念,打造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的新型經濟形態。
邱明說:“雖然現在個性化定制產品只占公司全部產品的10%左右,但未來,將預計占到三分之一左右。而隨著5G商用,萬物互聯一定會從愿景變為現實。
“共享工廠”在未來將會以數字化中臺為核心,將生產過程中的物料等生產環節所產生的數據有機串聯,依托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實現傳統鞋業的定制化、數字化轉型升級,邁向智能制造。
站在新起點上,要把握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融合發展的契機,加速制造業與智能技術的深度融合,不斷提高制造業智能化水平。由此,中國制造必將不斷突破發展瓶頸,在實現高質量發展的路上行穩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