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嶺鞋企出招緩節成本上漲壓力
2010-12-30 信息來源: 步云天地-環球國際商貿中心
溫嶺城北街道有1600多家企業,其中大部分都是中小型鞋企,曾經都為借不到訂單而發愁,可如今由于本地生產中低檔鞋的名字在全國越來越大,各地商客紛至沓來,企業的生產任務也排到了年末。面對不愁的訂單,絕大多數的企業都寧愿少接單子,更不敢接長期訂單。原因就在于原材料價格持續上漲,招工難。比如高幫鞋口的一小段毛絨,前兩個月還都維持在16元/米,可如今飛漲至62元/米,價格翻了好幾番。在以制造業為主的城北企業中,沒有不缺工的,企業也都想留住工人,但單純的加薪也不再具有吸引力,近年中西部地區的發展,內陸當地的企業待遇水平與沿海城市的差距不斷縮小,很多務工人員選擇了就近打工,對于一些民工二代,休閑、娛樂、餐飲等行業對他們更有吸引力。
面對這兩大難題,很多企業都出招緩解了壓力。就原料上漲問題,有些企業開始“向管理要利潤”,引入精細化管理模式,精細分解流水線上的每道工序,通過測算工序時間,合理安排人員配比情況,減少因流程不暢造成原材料浪費的損失。此外,公司還會盡量說服客戶,爭取在訂單外上浮價格,以減少受當前原材料上漲、人民幣匯率升值、勞動力成本提高等多方面帶來的影響。就招工難問題上,有些企業推出了“關愛新工”工程,工會組織新員工登山打球等活動,并從住宿、就餐、辦工資卡等細節入手,關愛新員工,每年都有迎春晚會,還有體育協會等職工組織,豐富工人的業余生活,留住并吸引了大量員工。還有企業引進了目前鞋機行業新研制的運動鞋流水線,可以實現節能30%-40%,工人使用量至少可以節省20%。以一條普通的運動鞋生產線為例,從鞋面到成品鞋大概需要80名工人,而現在,只需要60名左右。
經過30多年粗放型快速發展,城北鞋業積累許多頑疾還難以一時解決。因此,城北鞋業必須要轉變以往靠跑量和低價競爭粗放型發展模式,進一步引進新材料、新工藝,新管理模式加快產業轉型升級,這才能保證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