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跑鞋市場優勢漸失 產業“日薄西山”
2013-03-01 信息來源: 東莞市愛瑪數控科技有限公司
最后的美國產跑鞋可能也到了日薄西山的時候。
新百倫(專賣店)運動鞋由前馬拉松運動員戴維斯(JimDavis)和他的妻子安(Ann)所有,是唯一一家仍然在美國設有工廠的運動鞋制造商。新百倫(專賣店)在美國國內銷售的運動鞋約有四分之一來自這些工廠,其余的則來自進口。
這家公司仍然在美國生產運動鞋,雖然這意味著利潤會少一些。新百倫說,美國工廠的靈活性,加上其以天而不是星期計算的周轉時間,抵消了一部分成本。但是競爭對手正力爭取消進口跑鞋的關稅,這是更大規模貿易協定的一部分,這種情況最終將不利于新百倫在美國制鞋的戰略。
這家波士頓公司的首席執行長德馬蒂尼(RobertDeMartini)說,迅速降低現有的關稅將讓我們的工廠面臨嚴峻的風險。該公司正在為保留關稅而戰。
長期以來,包括汽車制造商在內的美國公司一直在爭取增加貿易壁壘,以抵擋外國的競爭者。在新百倫的例子中不同尋常的是,雖然關稅令這家公司的美國工廠受益,然而卻增加了這家公司在美國以外制造運動鞋的成本。而海外生產的運動鞋在這家公司的產品中所占比重更大。
鞋類進口關稅自從上世紀30年代起就一直存在,當時,美國國內仍然存在規模較大的制鞋業,美國希望保護其免受外國競爭的沖擊。但是如今,美國99%的鞋來自進口,其中主要進口自亞洲。
新百倫去年的銷售額為24億美元,該公司認為關稅是使其美國業務得以生存的幾個因素之一。該公司已經在美國工廠投資了新的設備,減少了生產過程中的廢料。其美國工廠共雇傭了1,350名員工。另一個有利因素是,在美國制造的運動鞋價格更貴,一雙鞋的零售價最高達275美元,還包括最早于幾十年前流行、作為時尚配飾煥發新生的復古設計。
但是即使將人員精簡到最少,制鞋業相對來說仍然是勞動力密集的行業。新百倫說,總之,在美國生產鞋子的成本仍然比在亞洲的生產成本高出25%到35%。
鞋類的進口關稅取決于材料等多個因素,因此有很大不同。一雙中等價位的進口跑鞋的成本會因為關稅增加大約3到5美元。盡管這看起來不是很多,新百倫說,失去這一緩沖將會令在美生產運動鞋的策略更加不劃算。
新百倫的發言人勒布雷頓(MatthewLe Bretton)說,如果取消關稅,我們的競爭對手就處于有利地位,可以實現更高的利潤率,他們就可以把這部分利潤重新投資于他們的業務。
與此同時,美國的制造業似乎處在復興的拐點,復蘇的驅動因素預計將對新百倫這樣的企業有利。自從2007年以來,中國的工資水平每年上漲將近20%──許多制造商因此把勞動力密集的工作轉移到成本更低的國家,比如越南。但是亞洲其他地區的勞動力成本同樣在增長。
波士頓咨詢公司(Boston Consulting Group)最近的一項研究預計,到2015年,中國和美國制造機械、家具和塑料制品等產品的成本差別大約僅為10%。但是其中不包括鞋類產品。
進行該研究的波士頓咨詢公司的咨詢師賽金(HalSirkin)說,除了高度定制和價格昂貴的鞋之外,美國只有擁有大量的勞動力,在國內生產鞋才是合理的。他說,未來不太可能出現在美國大量生產鞋的情形。他補充說,即使兩年后,在中國生產鞋也比在美國便宜17%到20%。越南的成本優勢更大。越南是美國的第二大鞋類供應國。
關稅反對者說,擬議中的貿易協定只會影響美國進口的少部分鞋子。這主要是因為將同美國一道加入協議的另10個環太平洋國家不包括中國。但此舉可能有利于越南。美國略超8%的進口鞋子由越南供應。
反對關稅的公司包括新百倫的競爭對手、總部位于俄勒岡州比弗頓(Beaverton)的耐克(NikeInc.)。耐克發言人羅西特(Greg Rossiter)說,降低關稅使我們能將存款拿回去投資于創新,在維持國際競爭力方面進行投資,從而在美國創造出高薪崗位。降低關稅也有助于抵消外國勞動力和材料成本的上漲。
行業組織美國鞋業經銷商及零售商協會(Footwear Distributorsand Retailersof America)會長普萊斯特(MattPriest)說,降低關稅將為降低消費價格奠定了基礎。他說,這還涉及一個公平性問題,我們是在從美國人身上收稅,來保護國內已經不復存在的就業機會。
美國貿易代表科克(RonKirk)的發言人格思里(Carol Guthrie)說,奧巴馬政府希望最后的結果符合“美國最廣大企業和勞動者”的利益。下一輪貿易談判將于下個月在新加坡舉行。
新百倫說,其美國工廠給它帶來了一些優勢,這些優勢和其他方面一些因素使其更高的成本顯得合理。比如該公司開發了一塊在國內定制鞋子的業務,規模越來越大。客戶可以到公司網站上訂購鞋子,用于鞋子上九個不同部位的26種顏色的皮革、五種顏色的布料可以任意搭配。客戶還可以定制刺繡標語。定制鞋每雙賣115美元,可以在四到五個工作日內交付。新百倫說,要是在亞洲生產,這根本就無法辦到。
德馬蒂尼說,新百倫美國工廠(全都位于新英格蘭)的效率也達到了公司亞洲鞋類供應商當中任何一家的兩倍。他說,我們學會了很多,因為要生存就必須要學習。
其高價美制鞋子的質量,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是新百倫從美國出口取得意外成功的原因。去年70萬雙左右的美國產量接近10%賣到國外,較兩年前提高了29%。中國是其增長最快的市場之一。在這個市場里面,新百倫已經有673家零售門店,今年還打算再開500家。
德馬蒂尼說,我們在美國生產的鞋子采用優質皮革,手工縫制,屬于最依靠手藝、最不像玩具的那類產品。
需要說明的是,很少有公司像新百倫那樣熱衷于美國制造。新百倫在1972年被戴維斯夫婦收購,但其創辦是在1906年,最開始是一家足弓支撐墊生產商。新百倫諾里奇沃克(Norridgewock)工廠大門的旁邊有一段標語,其中一句話是:我們生為制造企業,制造是我們的文化。
新百倫位于緬因州斯考希根(Skowhegan)的工廠是其美國工廠中的典型。分散在五層樓里的工人們操縱著機器,裁剪、縫制布料和皮革。在一個段位上,幾臺大型自動縫紉機正在往鞋舌上刺繡“MadeinUSA”(美國制造)字樣。這座工廠的335名工人當中,很多都來自于地區內其他已經倒閉的鞋廠。
66歲的伊頓(Ricky Eaton)在這座工廠干了20年。他正在裁剪皮革和合成材料。他說,我這一輩子都是跟皮革打交道。他說,我堅信給只有一個老板的公司打工的道理,不然我們不會是今天的模樣。
和廠里其他很多工人一樣,伊頓相信,保住他這種工作的是新百倫作為非公眾公司的地位,它不像其他公司那樣容易受到某些國際業務壓力的影響。他說,要是讓財團來搞,一切就都只是數字。